3522集团的新网站

?
新闻排行
首页 >> 辅导员风采

3522集团的新网站:教育学院李婷婷——坚守学生“责任田”,勇做防空“抗疫人”

3522集团的新网站: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0-06-13

  坚守学生“责任田”,勇做防控“抗疫人”

  作者:李婷婷

  单位:教育学院

  庚子新春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席卷华夏,一场从中央到地方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展开。这是一场承载着千千万万人使命的战“疫”,共产党员使命如磐,冲锋在前;医务人员日夜奋战,恪尽职守;科研人员百折不挠,全力攻关;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、默默奉献……全国人民同心,无人懈怠。

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一副副潸然泪下的感人画面,一幕幕振奋人心的抗“疫”场景,一帧一秒都牵动人心。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,虽不能奔赴一线战。谡獬⊙杆、不倦、用心、勇敢和感恩的教育防疫战中,我,责无旁贷。

  一马当先,迅速战“疫”

  当疫情警报的第一声响起,共产党员临危不惧,逆行者们一马当先。回想起大年三十的夜晚,本应是万家团圆的跨年夜,一声疫情命令让多少人离家奔赴战。弧耙患断煊ν奂,各地联防险共担”,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、医务人员、科研工作者、解放军战士……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,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。脱下职业的外套,他们也是普通人,但是穿上战衣,他们是时代的先锋,是熠熠发光的超级英雄,奋力诠释着中国疫情防控下的中国速度;

  “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”,当接到学校疫情防控通知的时候,我和疫情防控的一场远程较量赛也迅速展开。短时间内统计、排查各班同学是否为湖北籍,是否接触过武汉返赣人员,返乡期间是否经过武汉,是否返家或者留校情况……铺天盖地的疫情统计迫在眉睫,形成一场速度的较量。分散在各地的学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。尽管如此,迅速且认真的完成任务是我的责任,第一时间点对点通知学生不要提前返校,第一时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,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健康状况,第一时间做好学生思想引导……一刻不停歇完成疫情防控工作,坚决打好这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速度战。

  凝聚责任,不倦战“疫”

  比起现在仍在一线奋斗的战士们,我只是在履行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。来势汹涌的疫情注定这是一场持久的战疫,也是一场不倦的战疫。

  学生每天的健康打卡统计是辅导员疫情防控的重点,学生每天的一句“在家健康”成为我每天的一剂定心剂。看似简单的疫情防控工作,实则繁琐复杂,每天要花费很多时间。疫情防控期间,存在学生瞒报、错报、忘报、迟报等现象,也许仅仅是因为睡过了头忘记了,或者因为手误写错了,亦或者是家住偏远网络不稳定,但是“云端”那头却是我涌上心头的焦急等待和无限担心。为了点对点掌握学生情况,每天对学生电话、QQ和微信的关心嘱咐和教育引导成为必修功课,嘘寒问暖、关注学生动态成为家常便饭;关注疫情、晚睡早起、转发信息、时刻回复、24小时待命、电话连环CALL、空中班会、重要的事情不止说三遍、远程思想教育……成了辅导员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词。尽管每天都忙碌做着重复的事情,但是肩上扛起的责任容不得一丝松懈情绪,这是一份责任,看似轻巧,负重千金。千千万万的英雄们舍去家人,不惜生命选择逆行,毅然扛起坚守国家,维护人民安全的责任,以坚强的党性、顽强的意志、有力的行动,完成国家疫情防控“大考”。我学着他们的样子,坚守初心使命,践行岗位职责,扛起学生防控和教育的责任,完成教育系统疫情防控“大考”。

  春风化雨,用心战“疫”

  “病毒可以阻隔空间上的距离,但阻隔不了心灵上的互助共进。”疫情攻坚漫长,虽然距离遥远,但是激励和指导学生的成长发展并未停歇。及时关注学生健康动态,疏导学生疫情中的不良心理;指导学生管理好时间,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手机学习app软件;提高学生自律能力,让学生做好学习计划;分享和讲述疫情中的感人故事,激励学生爱国奋斗……这些都成为我和学生的日常话题。

  教育部思政司党支部致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一封信中写道:“我们知道你们很操心,但正是因为这种操心,你们向学生传递了关心和暖心,让学:图页じ械桨残。”正是这份操心,让我与学生之间更加亲密,嘘寒问暖中的深入了解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。“今日可安好?”“家乡疫情如何,注意少出门,勤洗手,戴口罩”“今天书法打卡了吗?”“在线课程学习的怎么样了?”“别熬夜,调整好作息”……“老师,知道了”“老师,你也要注意”“早点睡,老师”“老师我会好好努力的”,每天的嘘寒问暖,每日的焦心劳思,换来学生的信任相待和励志勤学也是这次“大考”最为满意的收获。

  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学生的充分信任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。特别是疫情期间,更应该多关心学生,了解学生,入情入理的去指导学生,用情用力的去做学生的引路人。我相信,情感是相通的,师生之间亦是如此。

  无私奉献,勇敢战“疫”

  这是一场无形而又生动的思政大课。疫情中涌现出许多鲜活感人的抗疫事迹,也不乏悲伤心痛的生死别离。众志成城的战“疫”激荡起许多人的爱国情怀,也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生命,思考活着的价值。

  84岁的钟南山再次出山,“逆行”冲往防疫最前线;73岁的李兰娟前往武汉再连夜回到杭州,第二天准时在医院接诊;护士妈妈隔空和女儿告别;90后医生猝死在防控一线;一位大爷把自己辛苦攒下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前线……无论是逆行者还是普通人,都在为这场战“疫”贡献,没有人生来是勇敢的,只是因为需要,他们选择付出。

  听过一句话:“只有在特殊背景下所折射出来的善良,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品质,也是他心底最温暖纯良的东西。”疫情中从人们心底激发出的那份本质的善良,印证了孟子的人性本善。诚然,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那份善良品质。在管理新媒体公众号期间,为了做好疫情宣传工作,熬夜改稿是常事,但是收到许多学生防疫志愿服务中的暖心故事,其中不乏我的学生,很让我感动。学生党员义无反顾,团员青年英勇向前,不仅体现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,也让学生在这场“思政课”中渐渐学会如何扛起身上的责任重担。

  虽不在前线,学生自发通过书画、朗诵、录制正能量视频、原创歌曲等方式,积极参与学院公众号发起的“凝聚教院青春,齐心抵抗疫情”抗疫团日活动,“纸短情深,为疫诉心声”青春诵读征集等活动中来,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祈福,为中国加油。

  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这场深刻而现实的“思政课”中的收获,也是我在这场“大考”中的收获,用时事感化,激发学生内心的纯良,教会学生用青春去坚守,用勇敢去奉献,用爱心去呼唤,迎接胜利的曙光;

  珍惜当下,感恩战“疫”

  这场战“疫”教会我们学会感恩,听到学生跟我说:“当初选专业的时候应该去学医,这样就能奔赴一线”;“我们小确幸的背后有无数人的付出和奉献,懂得感恩,学会付出是我们的必修课”。是。挠惺裁此暝戮埠,只是前线战士在沙场替我们负重前行。疫情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百态,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苦难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,心怀善意,珍惜当下。这场疫情经历将是学生最好感恩教育。

  直到今天疫情还未结束,但是春天来了,家乡的油菜花开了,胜利的曙光应该不远了。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这场疫情防控“大考”结束的钟声尚未响起,我将继续坚守岗位,初心不改的守好学生“责任田”,勇做防控“抗疫人”,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教育防疫“大考”满意的答卷。

  “且待律回春渐,你我安然归来。”

3522集团的新网站(电子)有限责任公司